2005年6月8日 星期三

同心圓理論

有天我走在學校裡的時候
迎面而來的是一位不太熟的同學
我考慮了很久...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打招呼
很明顯地他應該也在考慮這件事吧我想
最後我們兩個還是都沒有打招呼,消失在另一端


通常這種情況是很尷尬低
還記得以前國中的時候,我只要遇到認識的人幾乎都會打招呼
到了高中,開始漸漸的有人不回打招呼了
這樣真的是很尷尬
也許他覺得他跟你不熟吧,所以我幹嘛要跟他裝熟呢?
自此之後,打招呼開始變成一件很累的事情
很熟的當然沒話說,可是不怎麼熟的每次都要在那邊猶豫要不要打招呼
想當然爾他也如此,因為只要有一個先打了另一個就會迅速地跟著打

後來甚至演變到,如果我跟他的行進方向不是完全相對的,
比方說有可能是「大略」同方向,
但彼此的行進方向還是有夾一個小於90度的角
(意思是說,最後我們兩個會在某一點相會,然後又逐漸錯開
還是不明白的話,可以想像一個二維xy平面,
我從(0,0)走到(1,1);而他從(0,1)走到(1,0))
當在遠處時我就已經注意到他,可是他可能沒有注意到我
我就會想與其在那邊尷尬,不如乾脆我自己走慢一點讓他先過,
這樣他從頭到尾都沒有看到我,我也不用費心在要不要打招呼這件事上了


說來說去還是挺麻煩,
畢竟我還要花時間判斷我要不要走慢一點或是繞路
如果人跟人可以像三國志十裡面的關係該有多好
親密程度完全用1~100的數字來表示
(當然這要進修改器才看得到)
超過50我就打招呼,49以下我就裝作沒看到
這樣不是很方便嗎....

看來有時候思維還是理性一點才能省去一些麻煩? (笑)
又想到了我高中所想的同心圓理論
也是跟前面所題的觀念類似啦
以我當圓心,平面上有無限多個同心圓
我認識的人就代表一個點,散落在這個平面上
離我距離越近的就是越熟,越遠的就是越不熟
那只要我腦海中有這張圖,每次遇到認識的人
我的大腦就會馬上算出他這點到原點的距離,然後判斷要不要打招呼
多方便呀...

#include <stdio.h>
void main(void)
{
int a;
scanf("%d", &a);
if(a>50)
printf("Hello!");
else
printf("......");
}

...............
幹我幾百年沒寫C了 全部忘光光
好啦反正就那個意思


後來我跟齋媽媽討論了一下同心圓理論
我有想到說那平面上兩點距離越近是不是代表這兩個人越熟呀?
不過不能這樣看
因為假設我跟A和B都很熟,但是他們彼此不認識
這樣在這平面上會畫不出來
(OA與OB很小可是AB很大)
而且人有無限多個,即使n維也沒辦法畫
所以他們的距離並不能代表他們的熟悉度
那用象限來分好了...
第一象限代表我們彼此「覺得」和對方很熟
第二象限代表我覺得跟他很熟,但他覺得跟我不熟(就是我在裝熟)
第四象限代表他覺得跟我很熟,但我覺得跟他不熟(就是他在裝熟)
那第三象限不就是兩人彼此覺得不熟嗎?
不對不對,那如果有點落在第三象限,又距離原點很近,怎麼解釋?
齋媽媽說這叫做「最熟悉的陌生人」 XDDD


唉呀不是這樣啦
那不如用象限來代表關係
第一象限是家人、二是朋友、三是同事、四是其他
可是關係有很多種,三度空間有八個象限可能比較夠用
可是這樣還有個地方沒有解釋到
就是夾角阿
譬如A與B都落在第一象限,OA和OB先不管,
角AOB的大小又代表了什麼關係呢?
(三度空間的夾角關係又更複雜了~"~)
這理論真是破洞百出XD
等到我修正到完美無瑕大概可以寫成paper了XDDD

最後再題外話...
兩人「覺得」與對方熟不熟的關係
可能要用相對論來解釋會比較好一點
畢竟兩個人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的
首先兩人熟悉不熟悉是互相的
所以是純量,不是向量,不會有這種AB不等於BA這種鳥事
(廢話前面都定義為距離了當然是純量啊...)
那把熟悉程度想像成是兩人間的一台行進火車的速度
A坐在另一輛同向行進的汽車上,而B站在月台上
所以A看到的火車速度Va必小於B所看到的火車速度Vb
意思就是B以為跟A很熟,但是只是B在裝熟...
B是黑人....
"Enjoy the party!"
"Have fun!"
"That Good!
"That's very good!"

沒有留言: